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旅游咨询热线: 0902-2352001

畅游哈密

地藏寺·仙姑庙

景区信息

景区类型: 历史古迹文化园区 景区级别:非A级景区 开放时间:8:00 结束时间:20:00

在大美新疆的东天山脚下,有一座曾经为维护祖国边疆统一立下赫赫战功的新疆历史文化名城——巴里坤。

丝路重镇巴里坤,有着一千多年的城池史,这里有建于唐景龙四年(710)的西域伊吾军城,有大清经营西域最早修筑的绿营兵城和会宁满城。

在中国历史上最鼎盛和古代文明最辉煌的汉、唐、清时期,巴里坤是“丝绸之路” 上的军事重镇,扼新疆南北路要冲,交通、商业发达,为新疆“三大商都”之一。

两汉时,西域丝绸之路古道就经过巴里坤,隋唐以来称之为“新北道”。清代巴里坤是甘(肃)新(疆)和新绥大道的要冲,民间驼运业兴盛,商队不断往返于甘新和新绥大道上,号称“万驼县”。庙宇、会馆达百座,曾享有“庙宇冠全疆”之美誉。

新疆历史文化名城--巴里坤,古迹众多,文化厚重,风光旖旎,中原与西域文化、草原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汇萃,迸发出灿烂夺目的火花。 不论是新疆游客,还是内地或国外游客,来到巴里坤这座古城,地藏寺、仙姑庙是每个人必去的景点之一。这座融会馆、佛教、道教并存的寺庙,使游客可以从中充分了解巴里坤在清代鼎盛的商业文化。

地藏寺、仙姑庙兴建于清代嘉庆2年(1797年)和嘉庆5年(1800年),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也是巴里坤近百座寺庙中唯一保留下来的寺庙。地藏寺是当时甘肃民勤客商修建的会馆,所以也称之为民勤会馆。仙姑庙紧靠地藏寺,称之为甘州会馆。

自清朝康熙年间开始,巴里坤就掀起了广建庙宇的高潮,到民国初期,巴里坤城乡建有近百座寺庙。

一个远离中原的西域县,为什么会出现百座庙宇的奇观呢。这和巴里坤的历史、所处的战略位置息息相关。巴里坤地处新疆东北部,素有新疆东大门之称,是中原进入西域的咽喉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历代王朝都苦心经营巴里坤这块军事要地,派军驻守、修筑城池、屯田养畜,使巴里坤成为稳定西域的军事重镇。

到了清朝时期,清王朝在新疆同以噶尔丹、噶尔丹策零等为首的少数准噶尔分裂割据势力进行了长期的坚决斗争,在这场捍卫祖国统一、防止民族分裂的斗争中,巴里坤一直是清军大本营的指挥中心。清政府曾派靖逆将军富宁安、宁远大将军岳钟琪等率军进驻巴里坤平息叛乱。到了清乾隆年间,新疆平定后,巴里坤驻有大批军队,并招募了大批屯民前来垦荒。清朝特别重视对巴里坤的经略,将镇西府的府衙设在了巴里坤。社会的稳定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一时之间,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湖北、湖南、四川等地的商人纷至沓来,镇西“居民稠密,闾井殷实”,商业空前繁荣。为了供应军队和屯民的需要,客商们从中原运来大批的货物在巴里坤进行交易,并将当地农畜产品运往内地。同时,清政府还在巴里坤设立官办商业机构,与哈萨克族、蒙古族等进行“马茶、马绢”和肉用羊贸易。巴里坤很快成为商贸流通、货物云集、商贾汇集的丝绸之路商业重镇。当时商业的繁荣,与迪化、伊犁齐名,成为新疆三大商埠、八大名城之一。这时,广建庙宇也就随之兴起。这些庙宇,一部分是官方修建的,还有一部分是本地商人和军队捐资修建的,还有各地驼商、驼客捐资修建的。

据史料记载,巴里坤第一座庙修建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是靖逆将军富宁安平定准噶尔叛乱后所建的关帝大庙。最后修建的庙宇是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为纪念左宗棠收复新疆所建的左公祠。当时,巴里坤军民为纪念维护祖国统一、边疆稳定的将士和地方官,还修建了昭忠祠、三公祠。昭忠祠是光绪十一年(1885年),由巴里坤总兵徐占彪倡导,军民捐资,为平剿阿古柏收复新疆而牺牲的川军、湘军将士所建。三公祠是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镇西厅城乡民众集资,为前任署理巴里坤总兵陈升恒、巴里坤总兵徐占彪和镇西厅同知陈晋藩所建。

除了这些庙宇,其它庙宇大都是各地商人修建的会馆,而且基本上都是以地域为名。

这些会馆成了内地和新疆贸易流通、文化交流融合的大舞台,进一步促进了巴里坤乃至新疆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巴里坤庙宇文化折射出的是,中原与新疆各族军民捍卫祖国统一,维护边疆稳定,共同促进经济繁荣发展,文化交流荟萃的历史画卷。

在康熙王朝兴盛时期,就开始出现了军屯、商屯、民屯、犯屯、旗屯的高潮,广建寺庙也就随之而兴起。在汉城、满城七里半的范围内就建有57座庙宇群,当时按城内人口计算50人为一座庙的奇观,再加上三乡庙宇就有近百座,庙宇从数量和种类上空前增多。据《镇西厅乡土志》载,自“道光年间,四营有四营之庙,三乡有三乡之庙,庙宇之多巍然诚郡之壮观也”,巴里坤由此便有了“庙宇冠全疆”的美誉。

地藏寺是一座佛家寺庙,供奉地藏王菩萨;仙姑庙是一座道观,供奉一位何姓仙姑,两者毗邻而建,一起将佛道两家融进了大千世界。过往客商和当地居民在这里供奉香火,打尖歇脚,举办庙会,交易商品,非常热闹。

天下之事分分合合,人间万象沉沉浮浮,穿过岁月的长河,巴里坤其他的庙宇、道观都因战乱或者人祸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而地藏寺、仙姑庙却在社会变迁中顽强地存在了下来,成为现在全疆唯一一座集佛教、道教和会馆为一体、同时也是新疆境内保存最大,最为完整的古建筑群落。

2010年,几经沧桑的地藏寺、仙姑庙由客商和百姓捐资修葺一新,在晨钟暮鼓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地藏寺地处汉城南门外,整体院落座南观北,占地十几亩,山门极其雄伟,上下结构,上为该庙戏台,下为进出山门,山门两侧又各置一面石鼓。

进山门便看到一堵影壁,影壁正面雕有二龙戏珠,北面是丹凤朝阳。过去龙身与凤翅用铁钉固定,据说因其造型逼真生动,雕好上墙后怕破壁而去,故钉之。中国传统建筑中,影壁有什么样的含义呢?

影壁,也称照壁,古称萧墙,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即使大门敞开,外人也看不到宅内。影壁还可以烘托气氛,增加住宅气势。影壁可位于大门内,也可位于大门外,前者称为内影壁,后者称为外影壁。形状有一字形、八字形等,通常是由砖砌成,由座,身,顶三部分组成,座有须弥座,也有简单的没有座,墙身的中心区域称为影壁心,通常由45度角斜放的方砖贴砌而成,简单一点的影壁可能没有什么装饰,但也必须磨砖对缝非常整齐,豪华的影壁通常装饰有很多吉祥图样的砖雕。影壁墙上的砖雕主要有中心区域的中央和四角,在与屋顶相交的地方也有混枭和连珠。中心方砖上面一边雕刻有中心花、岔角在影壁墙的中央还镶嵌有福寿字的砖匾或者是带有吉祥一味的砖雕。

影壁主要有五个种类:第一种是琉璃影壁,主要用在皇宫和寺庙建筑,最具代表的是故宫和北海的九龙壁。第二种是砖雕影壁,大量用于民间建筑中,是中国传统影壁的最主要形式。其中一些影壁的须弥座采用石料雕制,但极其罕见。第三种是石制影壁,移建到北海公园的铁影壁就是完全用石头雕制的,民间很少出现。第四种是木制影壁,由于木制材料很难承受长久的风吹日晒,一般也比较少见。第五种影壁,砖瓦结构或土坯结构,壁身完全披盖麻灰,素面上色,有的还雕嵌砖材图案或文字,这一类影壁也不在少数。

转过影壁就是是看戏广场,也是贸易交流场所,往里是一座壮观的凉亭,抬级而上,过凉亭左右是东西厢房、厢房门柱上雕刻有楹联:“姑息堂前受姑息姑息姑息,奈何桥上叫奈何奈何奈何”(西厢房)“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走进天王殿,弥勒佛慈眉笑眼,耳垂双肩,袒胸露脐,笑容可掬。此弥勒为五代的契此和尚,今宁波奉化人,他常常拿一布袋,云游四方,无忧无虑,常劝人信佛,且总是眉开眼笑,和善待人,因而人们也称其“布袋和尚”。弥勒佛笑哈哈的模样是让你记住要笑口常开,要笑天下可笑之事,容天下难容之事,正所谓:世上本无事,庸人何自扰。一叶一世界,自在便普渡。

正面为地藏王菩萨大殿,大殿门柱上雕刻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为不知;善报恶报速报慢报终需有报”的楹联。最有意思的是横批,“你来了吗”,简单通俗诙谐幽默而意蕴深长。对于信徒们而言,何尝不是一种警示?大殿内四壁都有绘画,壁画生动而精美,大部分是以因果报应故事为题材,告诫人们:规规矩矩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走出地藏王菩萨大殿,向南过一线天,大殿相连的还是一座大殿,也有人把这座大殿称之为南殿。南殿北墙中央是面南而坐的南海观世音菩萨塑像,因与地藏王塑像背靠背,因而称为“倒坐”观音。南殿宽三楹,深五进,南边带走廊,与北边地藏王菩萨大殿珠联璧合,形成一个整体。

出观音阁往右走,一口大钟赫然映入眼帘,击之,钟声在红尘中飘散,洪亮、圆润、辽远、沉稳,你便会对“暮鼓晨钟”有了现实的理解和感悟。

现在大家随我进入孙膑庙,孙膑庙其实是清代巴里坤鞋匠、皮匠的会馆。会馆为什么会供奉孙膑呢?听我给大家细说。

孙膑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是孙武的后代。中国古代的军事家是非常众多的,其中孙膑在他们当中作为一颗耀眼的明星,非常的出众。孙膑接受名师教育的时候,遇到了自己的同窗庞涓,两个人非常投机,经常在一起切磋学问,成为了好朋友。

不久之后,庞涓去了魏国,由于庞涓很有才能,深受魏王的喜欢,很快做了大将军。但是庞涓非常嫉妒比自己能力强很多的孙膑,告发孙膑通敌叛国,于是魏王很生气,按照当时魏国的刑法将孙膑的膝盖骨挖掉了,还在他的脸上刺了字。正巧当时齐国有使节出使魏国,偷偷的把他塞进了马车里边带回齐国。

回到齐国的孙膑受到了齐王的重用。

当时齐国有个非常有名的将领叫田忌,他非常喜欢赛马,可是由于自己的马耐力不够,通常输得很惨,于是孙膑给他出个主意,通过变换赛马的次序,田忌赢得了赛马比赛。

不久之后出现了魏国的大将军庞涓率领军队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的事,这时候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命令田忌和孙膑率军救援赵国,孙膑建议田忌率领军队直接攻击魏国的都城大梁。远在赵国的庞涓,听说自己的都城被包围立即回师救援,这个时候孙膑将自己的军队埋伏在道路两边打败了庞涓。

又过了几年,庞涓率领军队攻打韩国,齐王仍旧命令孙膑出兵救援韩国。孙膑通过不断减少自己士兵做饭所使用的炉灶的数量来迷惑庞涓,让庞涓认为齐国军队胆小怕事,已经出现了很多的逃兵。庞涓果然信以为真,于是他抛下步兵,只率领骑兵进行追击,再次遭遇了孙膑的埋伏,被乱箭射死在马陵道上。

孙膑被制鞋行业和皮革行业尊为祖神的传说是这样的。

传说孙膑被庞涓暗害后,为保护被削去髌骨的伤腿,用兽皮制成有史以来第一双过膝皮靴,后世的靴匠于是把孙膑尊为制靴业神。

还有一个传说是孙膑一日下山,救了一个被毒蛇咬伤的樵夫。樵夫的妻子说:“为了报答恩人,我们多做几双鞋子给他,免得他鞋磨破了又要受罪。”于是樵夫拿着鞋子去找孙膑,但是孙膑已离开。

后来,樵夫找不到孙膑,就把鞋子送给人们穿,以此来了却自己的感恩之情。樵夫夫妻俩一直不停地做鞋、送鞋,天长日久穿了他家做的鞋的人常送些钱粮来,然后有人在他们的影响下也帮着为别人做鞋,于是鞋匠这一行当就兴起来了。

后来,鞋匠们知道了孙膑救樵夫的事,就把他敬奉为鞋匠的祖神,称孙祖、孙膑老师、孙膑神师、孙膑真人。

传说孙膑被庞涓挖膝之后,只好跪步行走,这样要用皮张裹缠膝部。因为带毛的原皮非常硬,磨得膝部非常疼,他就将皮子去毛并使其柔软,用起来舒服,缝制方便。从此便出现了皮革业,而孙膑也成了这个行业的始祖。

0